实习系列课程2——橡皮障的使用
第一章 橡皮障概论
第二章 橡皮障产品选择
第三章 橡皮障操作流程
本文写于2025年,由笔者从网络资料及书上总结。
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s://lisper517.top/index.php/archives/3832/
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最近来了一批实习生(口腔、口技),需要进行讲课。本文为系列课程的第二课,内容主要来自 这位up 空间内的陈希系列视频,以及参考其它网络资料。对于实习生来说内容有点多,但是以后也能时时复习。
第一章 橡皮障概论
一、橡皮障历史
在1864年,Sanford Christie Barnum医生就已经发明了橡皮障,
1873年,Royce发明/改良了橡皮障夹钳。
1875年,Delos Palmer做出了障夹套装。
1879年,Ainsworth发明了打孔器。
1890年,Iow大学已将橡皮障列为牙医必修课。
1901年,Young发明/改良了面弓。
也就是说1901年以后橡皮障系统已经基本定型了。下为1930年的德国牙周套装,1930年的牙周也在用障。
二、应用橡皮障的理由
橡皮障的2大核心作用即封闭,隔离。
1.隔离体液。
2.避免棉卷、冷却水等造成恶心。
3.防止误吞误吸、误伤。笔者有两回次氯冲洗针没上紧、爆开了,一次没上障另一次上了障,好在两次都没有什么严重后果。陈希则是2007年11岁女孩误吞K锉,好在也没有出事。
4.减少感染(根管感染、医源性感染等)。
5.减少患者频繁漱口或者交谈。
6.遮盖非术区,避免口镜雾化模糊。
7.基本所有病例投稿都要求上障,想做出有竞争力的病例,基本要求就是上障。
第二章 橡皮障产品选择
一、套装
买第一套产品,认准日本ksk套装,它的夹钳很好(以前是不单卖的)。一套¥2800左右。
ksk的夹钳用料扎实,能撑开绝大多数夹子。但是在一些龈下或者高陡的前牙时可能会挡住。
康特,笔者用后感觉夹钳太软了、最多只能用于上前磨牙(打不开磨牙夹子)。另外塑料面弓用一段时间就会尖端变钝、挂不住障布,还是金属面弓耐用。
康特及类似的夹钳太软了,笔者用于放非磨牙。
乳牙套装,比如国产汉瑞祥Henry Schein等的。乳牙的磨牙夹子一般是8个,牙位都是一一对应的。
二、打孔器
打孔器不要高温消毒,容易变钝。打孔器的不同大小,一般对应关系:
1.最小孔对应下前牙。有时下尖牙也可用第二孔。
2.第二小的孔对应上前牙,或者部分下尖牙。
3.第三孔用于前磨牙,以及乳磨牙。
4.第四孔用于磨牙。
5.第五孔用于巨大的磨牙。如果还有多出来的孔,一般用于劈障技术。
如果对去掉全冠的基牙上障,可以比正常小一个孔位。
三、面弓
ksk面弓,上面容易破,中间难以翻过来挂障布,整体尺寸偏小。金属面弓推荐把面弓放在外面。
康特金属面弓,相对更推荐。
康特塑料面弓,塑料的刺容易挂不住障布。塑料面弓推荐把面弓放在障布下面。
3D面弓,厂家说更贴合口腔形态,但陈希认为只在上颌前牙相对有用,而且普通的平板面弓也能规避这个问题,不太需要。
四、障布
障布的大小分为6x6(英寸)即15.2x15.2cm,以及5x5即12.7x12.7cm。障布过期后变脆、相对容易撕裂,建议26℃以下低温或者冷藏保存。障布常见的参数如下:
障布的厚度包括:
1.薄型,0.12-0.17mm。
2.中型,0.17-0.22mm。
3.厚型,0.22-0.27mm。
4.超厚,0.27-0.33mm。
5.特厚,0.33-0.38mm。
障布越薄、越容易通过邻间隙,但也越容易破。一般前牙可以选择更厚的障布。障布的韧性要好,但弹力要差(免得把夹子弹飞)。
颜色建议天蓝色、淡蓝色,最能缓解眼睛疲劳;厚度通常买0.2mm以上的中厚型;不要有薄荷、柠檬等乱七八糟的气味;材质最好是非乳胶,避免乳胶过敏;最好也不要有粉。
ksk的障布品控一般,可能时厚时薄。
建议用康特的非乳胶紫色布(30张¥280),但是碰到除丁克会溶解。
Kerr障布,一张¥14,自带3D形态。
除此之外还有Sanctuary、汉瑞祥等品牌,总之推荐多用非乳胶布。
五、打孔模板
笔者是感觉模板不太符合口内情况,经常堵住鼻子,但初学者还是可以用一下。
六、夹子
ksk:
康特,都是哑光夹:
Kerr塑料夹,用着不错,但是一两年会断:
塑料夹相对不阻射,而且可以磨改。
夹子可以根据需要选用。
夹可以分为弓、翼、喙、孔,弓一般放在远中。下图分别为有翼、无翼夹,有翼夹在近中的两个小翼称为延伸翼。4孔夹多出来的孔方便弓法翻障布,也可以栓牙线。
前牙蝴蝶夹,基本只能用布优先法。
蝴蝶夹区分颊舌侧,一般坡度大的放在舌侧、方便暴露舌头。
选夹另外考虑的就是不要挡住器械,可以放在远中邻牙上,或者用弓离喙更远的夹子。
也有弓放在近中的夹子,但是很贵(一只¥800)、用的也少。
ksk扩展套装,一共80多种夹子:
夹子的选择:
七、其它辅助材料
包括楔线(推荐康特中号黄色)、分牙器/木楔、生料、牙线、咬合垫、屏障树脂等。咬合垫能上尽量上,记得用牙线栓一下。
橡皮障面巾纸,避免弄花妆容,或者口水跑到脸颊与障布之间。
第三章 橡皮障操作流程
一、操作前检查
1.评估牙体边缘是否会到龈下。不好评估的可以先去腐,如果到龈下,先切除部分牙龈(冠延长)再上障。
2.去除锋利的飞边、粗糙边缘等可能划破障布的因素。连冠,或者邻接补到一起,需要拆冠、去掉邻接或者用劈障法。如果有菲薄的釉质等,先磨掉再上障,避免夹裂后裂到龈下等,对于这些风险要提前说明。
3.用牙线检查能否通过邻面:
(1)若双线通过则上障相对简单,一般障布自己就能进入邻面。
(2)只能单线的话稍难,需要牙线辅助。
(3)牙线无法通过则应用分牙器、木楔。
4.试夹,能否达到4点接触。如果试夹时患者疼痛则及时打龈乳头浸润。
5.打孔。初学者可以根据模板打孔,但是稍微调整:
(1)上前牙,在模板基础上往上移2cm,避免挡住病人鼻孔。
(2)下前牙,不用调整。
(3)右上后牙往右上偏一点,左下后牙往左下偏一点。因为模板是平面性的,但口内在矢状向还有纵深。
如果老手,或者一些牙列不整齐的特殊情况,则按需调整。一般前牙孔之间的距离更短,磨牙孔间距更长。
然后标记布的正反面。
6.单颗牙隔离VS多颗牙隔离
如果单颗牙隔离,
(1)障布对夹弓向近中的弹力大。
(2)减少合间距,有时患者张口度正常、上障后操作空间反而不足。
(3)无法参考邻牙长轴。
有条件尽量多颗牙隔离,陈希建议远中1颗牙上夹子,近中2颗牙上楔线,也就是近2+患牙+远1,一共隔离4颗牙。大多数情况下448即可,也就是RCT、单颗修复隔离4颗牙,美学修复隔离8颗牙(4到4)。如果新手也可以先RCT只隔离1颗。
二、橡皮障应用方法
一共4种,即翼法、弓法、夹优先法、布优先法。
(一)翼法
1.将孔撑开套在夹的两翼上。用手撑开布,先放入一侧翼、再套入另外一侧翼;不要让助手把布绷开,容易撕裂。笔者则一般是从弓上套过去。
2.撑开夹子,连同布一起夹到牙上,不要放错牙位。如果出现下图的状态,让助手把孔往近中扯一下。
3.用钝头器械(如充填器等)或者用手将障布翻到夹翼的下面。笔者可能省事就用探针。4孔夹,下面狭长孔方便翻障布。
4.上面弓、牙线邻面通过,步骤可以调换,但是先上面弓后病人呼吸更通畅。需要确认障布在邻面已经覆盖龈乳头。
5.放障,用手指按住夹,松开-再夹紧,让障布弹起来一点。最后夹子夹在障布上,封闭性最好。
6.检查封闭性,必要时用封闭剂。如果用楔线,一般是最近中上楔线、再后续套其它牙、牙线通过、放障等操作,可以先用牙线固定障布、再上楔线。这时放牙线建议先压一根,再压第二根,这样等下抽出时不容易带跑楔线。
(二)弓法
(三)障优先法
(四)夹优先法
先放夹再在口内套障布。适用于一些残根残冠等,使用翼法看不准喙的位置时。为了避免撕裂或者夹弹飞,建议:
1.用韧性好、不易撕裂的布,一般是非乳胶布。
2.可以提前打大一号的孔位。
3.尝试用无翼夹。
4.口内套布时先翻一侧再翻另一侧。